-
——展覽摘要Exhibition Summary
得知我的南部好日子必須盡快結束時,我在大雨不停的台北泣不成聲,我發現我已經真心喜歡上這裡了。我從2021年9月起以在高雄駁二駐村的理由,暫別臺北的家,一個人搬來高雄,將身心靈投入一個名為「蓬萊仙山電視台」的歷史田野調查計畫,以一個“台北嬌嬌女”的外來者身份,闖入這群阿伯們的生活。雖然身體移下來了,但我任然難以擺脫用我台北人的都會觀點,時常在挫折裡翻攪,我到底來這邊尋求什麼?我只是一個純然旁觀者嗎?還是我也涉入其中?為了重新參與蓬萊仙山的歷史,我前往電視台創辦人莊董的高雄故鄉「大樹」,站在鳳梨田中央的鳳梨苗育種辦公室遺址旁,聞到空氣中的鳳梨果香,我深信此刻的我終於在蓬萊仙山中了。
除了寫作之外,繪畫也是我消化,在短時間內接受到的大量資訊的一種方法,於是在這個展覽中,就包含一套我與夥伴黃郁仁,共同書寫的蓬萊仙山研究專書,和蓬萊仙山公司前身大享台語錄影帶海報重新詮釋,以及蓬萊仙女們的前世今身。你將會看到她們還是仙女時期的鳥語花香微笑,與在疫情後,只能關在裝潢老舊的汽車旅館裡做情色直播無可奈何。
來到高雄在調查蓬萊仙山之餘,我和一位住三民區的陶藝家曾永福老師學習陶塑技術,將我在台北一直沒法專心尋求的技術突破一次提升,他們就是我在仙山調查遭遇困境時的逃逸小角落,或是完成一章節時獎勵自己的夢幻活動。生活有土相伴時光,是我在高雄找到最理想生活節奏,被陽光曬的暖洋洋的愉快,全都被土牢牢給記住了。
另外我還從台北帶了我在2019年底入圍台北獎的作品《我以為我很特別》小橋流水涼亭組,我也想讓她們在告別新店安坑貨櫃屋後,能在最後一次粉墨登場,她們是我仙女系列作品的尾聲,當作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再適合不過。美麗的事物縱特別容易消逝與難以照顧,她們也是,我想放一把野火也燒不盡她們的美好。
最後在展覽未來展望,也不要錯過一本我與板橋 「目彔」工作室合作的一本攝影書“遺物雜誌”,用來紀念一個人的離去所留下、或是一群被時代遺留的物件,我們究進該如何與它們共處?
在經歷這一年的南部生活後,寫了一本書,做了一個成果展,如今的台北嬌嬌女還會是同一個人嗎?
-
✧ ✧ ✧ 倪瑞宏✧ ✧ ✧
1990年生,台北人。自小游於藝,喜於東西方美術館、各色教堂廟宇(或小北百貨))汲取精氣。
擅長複合媒材拼貼,創作多以自我經歷出發,反應青春男女對時代的無奈叩問。
創作方式不斷從生活周遭獲得刺激與啟發,部分為周圍朋友們的故事但主要還是以她自身經驗為主體,故事內容
的來源「自我」有關,此種類似「私小說」的繪畫書寫方式讓倪瑞宏的作品亦可被視為個人寫實主義的一種體現。
倪瑞宏畫中人同時被觀看,以及被展示陳列,為了營造視覺上和性慾上的強烈衝擊效果,她們的外表被符碼化,以便使她們看來帶有「被看性」的內涵,赤裸裸的陳述在數碼世代性與權力更為加劇的效果。